为推进“三区联动”,深化校企合作,公共管理学院扎根浦口,深入基层,以项目合作为契机,与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协作开展数字乡村治理主题系列调研。
4月21日上午,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汪洋带领“数字乡村治理专题”调研团队,会同江浦街道相关科室(组织科、联勤办、民政办、平安办、社保科、为民服务中心、农服中心等)和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工作人员,参加浦口区新型农村社区数字化治理江浦街道调研工作座谈会。
会议伊始,汪院长带领与会成员简要回顾了此前调研的进展,针对江浦街道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特点,在相关内容侧重上与之前纯涉农街道社区有所区分。在农服中心负责同志协调组织下,江浦街道办事处组织科、民政办、平安办、联勤办、社保科、便民服务中心等相关条口负责人针对调研团队提出的问题,依次对江浦街道在智慧党建、智慧养老服务、大数据中心建设、网格化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工作感受进行分享。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深入交流,调研团队对江浦街道基层治理的独特优势有了清晰的认识,为下一步厘清浦口区基层治理地理格局与城市近郊农村社区类型特点提供了参考。
会议结束后,调研团队跟随联勤办万主任重点参观了江浦街道“城市云脑”大数据指挥中心。江浦街道围绕1+5+N(一个公共资源综合管理平台、五大城市运营管理主题、N项指挥应用场景)的顶层设计理念,建成了集数据收集、分析、研究、决策为一体的指挥中心机构。通过数据“横向互通、纵向互联”,既解决了数据重复填报和多头录入,又避免了“数据孤岛”和“僵尸系统”等数字治理面临的普遍问题。
4月21日下午,调研团队下沉到位于江浦街道的团结社区,与团结社区荣书记、朱书记及部分两委成员再度进行了互动探讨。社区朱书记围绕调研团队的访谈提纲内容全方位介绍了江浦社区数字治理的现状,以全科社工与专职社工的工作流程与职责划分特点为例,着重介绍了基层便民服务窗口的实际运行情况,体现了基层工作为数字便民,实现一站式办结的服务考量。荣书记向调研团队讲述了团结社区作为一个转型社区所所经历的三大转变:服务对象由村民变为新市民,服务方式由被动受理转为主动出击,服务人口由较少变为庞大,并由此提出了对数字治理前景的展望。
4月22日上午,调研团队来到江浦街道基层社区——同心社区,与部分两委成员、便民服务前台工作人员代表进行了会谈交流。村“两委”班子成员就同心社区城镇化水平较高、人员居住密集、商圈丰富的特点,对数字乡村治理的实施背景进行了深入讨论。为保障工作开展,同心社区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群团组织共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等形式广泛凝聚治理合力;为便于基层数据采集、整理和安全存储,以满足庞大的居民体量的工作需求,同心社区较早开发使用了自己的大数据平台;最后,社区工作人员针对调研团队提出的“便民电子签章一体机”、“社区居民线上积分制”等数字治理设想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此次调研是公共管理学院数字乡村治理主题系列调研的第五站。江浦街道的经验分享为项目开展指出了新的努力方向,下一步对浦口区城市近郊型农村社区的类型定位应更加具体,根据街道、社区的基本情况进行细致归类,不断提升调研的系统性,科学性。
(图/文:赵建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