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指示,让运河故事走进千家万户,7月16日,公共管理学院开放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淮安运河博物馆开展“走进民族文脉运河 讲好中国文化故事”实践活动,学院副院长吴炜炜,学院教师周效柱、骆正言、陈芳芳和开放学生代表、临时党支部成员参加了本次实践活动。
淮安运河博物馆位于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江浦景区,是由清江浦记忆馆、淮安戏曲博物馆、淮安名人馆、清江浦楼等组成的博物馆群。实践团队成员走进博物馆,探究淮安作为运河沿线重镇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依水而生,依水而繁荣,清江浦源源不断几百年的故事,都从这条里运河开始,它孕育了更见证了淮安的成长与变迁,还滋养了周恩来等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师生沿河而下,置身古老的河岸,与运河亲密接触,观汤汤流水,溯洄漕运文明的源头。
在运河河畔,实践团队的师生以诗歌朗诵、知识竞答、亲子共读共答的形式讲述运河故事、传承运河文化。大家情绪饱满,声情并茂地朗诵:“大运河,你是一本百科全书,记录着中国的历朝各代;你富庶了沿河两岸,自古就是政治和经济的依赖;你是唐宋元明清的繁华,你是黄金水道的现在……”乘着诵声的翅膀,穿越千年运河,大家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对运河无尽的爱,用最诚恳的声音传诵运河文化的源远流长。在运河知识竞答环节,大家积极热情,“这题选D唐朝”“这题我选B五条水系……”同学们、孩子们个个摩拳擦掌,奋勇争先地抢着答题,在运河河畔诉说着运河的故事。此次答题竞赛融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让大家进一步加深了对运河知识的了解,在竞答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了探索和弘扬运河文化的热情。夏日无言,以诵为信,一场比赛,一次成长,每一项活动都给师生带来无穷的力量。
文化兴则国运兴。古运河,新使命。实践团队成员在参观后感触颇深,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深刻认识到继承创新大运河文化的重要意义,强烈意识到运河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责任在肩。师生共传承,亲子“对话”大运河,让文化自信的种子早早播撒在公共管理学院开放学生的孩子心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团队内浓浓流淌。实践团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入学习大运河文化内涵,深挖以中国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讲好运河文化故事、中国文化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千年运河文脉,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
(文/图:陈芳芳;审核:吴炜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