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上午,“开放融合 共建共治——社区教育调研工作会”在三汊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热河南路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副主任解凌、三汊河社区党委书记梁学银及社工郑治国、徐红艳出席,江苏省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办公室副主任、江苏开放大学社会教育处副处长王铮,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吴红梅、副院长骆正言、培训中心执行主任李茜以及教师代表袁佩琪、李若愚参加座谈。南京晨报记者列席会议。
调研会由梁学银主持。梁书记代表社区党委作主题发言,她介绍了社区“五星”工作法,回顾了学院与社区开展党建共建以来开展的工作,对学院14次送教送学进三汊河社区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她建议高校多多引导优秀教师深入一线,把优质教学资源推广到社区,在基层治理工作中发挥示范引领效应。
李茜汇报了2018-2024年学院公益活动开展情况,从2018年开展首场“终身学习公益行”活动以来,在周边社区举办各类公益讲座和活动41场,受众超过2000人次,得到社区党员群众的高度认可,南京晨报、扬子晚报、中国网、学习强国等多家媒体报道,形成了有一定知名度的社会教育品牌。七年的坚守不移,体现了学院全体教职工人人参与、回报社会的公益之心。
解凌回顾了与公共管理学院结缘的历程,介绍了鼓楼区未来对社区教育的规划和发展方向,就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等方面分享了经验做法,并对双方进一步加深合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王铮对公共管理学院和社区合作在社会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尤其 “‘典入民心 法护万家’——《民法典》社区普法行”项目能获2024年度“江苏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立项,与学院这些年依托社区进行的大量工作积累密不可分。他希望今后双方在广度上以点带面,在深度上开拓创新,融合学院学科专业特色,通过社区教育推动社会治理,进一步打造国家级、省级校社合作的精品项目。
吴红梅代表学院感谢社区多年来对学院工作的支持,希望校社协同共同为建设和谐社区贡献力量。骆正言分享了学院与社区合作共建的目的和意义,围绕社会教育项目推进、特色课程开发、开展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等方面分享了进一步深化合作的思路,希望以普法为特色,共同开发多元化的项目和课程,提升校社合作质量。
活动最后,学院向社区赠送《以案释法——民法典里的人民情怀》,这本书是我院教师《民法典》普及的重要学术成果,书中50个案例贴近生活,配图生动活泼,分析深入浅出,体现《民法典》对人民需求的回应。
开放融合、共建共治,是社区教育和社会治理的必由之路。社区教育不仅是提升居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社区和谐、增进社会融合的有力工具。公共管理学院近年在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着力突显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教学科研特色,强化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拓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响应校党委“学院办大学”的号召,自觉践行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社会责任。通过现场调研,校社双方加强了共识,增进了了解,未来将继续探索社区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机制,为社区发展和社会治理贡献力量。
(文:李若愚、李茜;图:袁佩琪 ;审核:吴红梅)